责编:陈凯欣
2025-05-19
近期了解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劳动争议处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该区针对当前劳动争议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构建了以"预防为先、多方联动、便捷高效"为核心的新模式。通过将劳动仲裁机构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形成了源头预防、部门协同和数字化赋能的综合治理机制,有效实现了劳动者权益保护与企业健康发展的双重目标。
在争议预防方面,宁夏采取了关口前移的战略性举措。全区建立了"立体式"预防网络,劳动仲裁机构联合司法、工会等多个部门共同开展了"法律进企业"专项行动,累计举办用工风险防控培训127场,覆盖企业3200余家。
银川市金凤区在阅彩城商圈设立法治工作站,通过为企业提供合规体检服务,帮助商户规范用工制度。今年该区域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同比下降45%,诚信指数排名跃升至全市前列。一家建筑企业通过参加劳动法规沙盘推演培训,建立了离职预警机制,员工流动纠纷同比减少60%。
为构建多元化的争议化解体系,宁夏创新实施了"仲裁+监察+法院+信访+司法+N"的协同模式。借助数字化平台,实现了维权服务的快速通道。自治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安排仲裁员常驻宁东营商环境法治中心,依托"全流程线上办案系统",打造了"线上+自助"双通道服务体系。
银川市还推出了"15分钟维权服务圈",在重点区域布设36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并配备流动仲裁庭和智能终端。例如,阅彩城商圈发生欠薪事件后,调解员当天介入并成功促使企业支付工资;西夏区务工人员李某受伤索赔无果,通过当日调解最终达成赔偿协议。
据相关部门介绍,宁夏劳动争议化解已从单一部门的被动应对转向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模式。这一创新机制使劳动者维权成本降低60%,去年劳动报酬类案件执行到位率达到95%,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7%。